贵妃榻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贵妃榻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绿水青山点亮幸福生活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5 18:26:02 阅读: 来源:贵妃榻厂家

——永和县实施生态脱贫纪实

曾经多少年,永和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农民,过着吃救济、拿补贴维持生计的穷日子,一直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。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短短的三年,全县30个村、3539户、10261人就实现了脱贫,到2017年,全县贫困发生率已由过去的35.8%下降至17.87%。这个从未有过的变化,正是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的结果。踏着新时代的节拍,6.5万永和人民已经走上了生态脱贫之路。

生态林种植保水土

永和没有工业污染,却有着极为严重的水土流失。“山山尽秃头、洪水遍地流、土地冲成沟、亩产一二斗”是这个深度贫困县过去的真实写照。

要改写过往贫困的历史,依然是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。2005年夏,当地群众听说县里组织了造林专业施工队,要在垂直高度足有800多米的永和关山崖上栽树,纷纷摇头否定:“这地方跌死松鼠摔死蛇,人站立都很难,咋造林”。可让人称奇的是,以张忠杰、白记祥为代表的贫困农民造林队伍,采取异地取土,肩挑背扛、相互传递填坑的人力施工法,开启了全国石质山造林的先河。从开挖到完成一个鱼鳞坑,就要动用老锤、小锤、撬棍等十多件工具和物品。不久,他们发明的PVC管输入客土回填新技术,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。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,1500亩7.5万多株侧柏,终于给这座石质山披上了绿装。之后他们采用了同样的综合技术手段,转战大寨铃,再战乾坤湾,共计完成造林11.5万多株。被国家“三北”局誉为石质山造林的精品样板工程,是吕梁山上的绿色教科书。目前,永和县已成立造林合作社36家,生态防护林发展到34万亩,项目区内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%提高到现在的46.5%,年流失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48.7%以上,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88.3万吨,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7.8%,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1687户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工程建设,户均年收入达到1.2万元左右,3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被选聘为护林员,户均年收入达8000多元。在大山深处构筑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,已成为全县脱贫致富最宝贵的资源。

经济林品质是抓手

解家干,一个26年致力于荒山开发建设的创业人,他把石家山、白家崖的两个山头承包下来,大搞新品种核桃试验基地。如今,3000多亩核桃树已经绿油油地铺满了两座大山,每年纯收入都在百万元以上,直接带动300多名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。绿了青山白了头的解家干动情地说:“植树是个正经事,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永和的荒山绿起来,更多的贫困户富起来。”

永和县的经济林已初具规模,然而效益产出常常会受到品质的制约。“看着树长得不小了,可就是收成不好。”一位枣农着急地说。群众的难处就是政府的责任。从2014年开始,县上每年拿出300万元,与省农科院深入开展“院县科技战略合作”,对果农经营的经济林树种现场指导、实地培训,大力推广管护、嫁接新技术,有效地防止了品种老化、退化,提升了经济林树种的品质和产量。群众高兴地说:“掌握了新技术,管护起来就有了底气,我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好”。到2017年,分布在芝河两岸的20万亩枣树,4.7万亩果树,18万亩核桃树,年产值达1436.34万元,带动10287名贫困农民走上了脱贫之路。

多措并举增收入

秋季连阴雨造成的红枣裂果,是影响枣农收入的致命因素,多年来都是枣农头疼、政府担忧的老大难问题。2017年县政府拿出422万元,为2146户贫困枣农的5.29万亩枣树购买了保险。到年底全县贫困枣农获得赔付金额1303.6万元,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。受灾贫困户霍树根感激地说:“政府买保险,我们得实惠,要不然维持生活都很难,共产党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。”

“酒好也怕巷子深”。如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,永和县对销售农产品做足做好加工包装的“绣花功夫”,力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。每年举办的“红枣采摘节”、“苹果采摘节”,均邀请媒体走进永和,多角度、多视角,大力宣传推介。太原市永和商会和电商销售平台的建立,为经济林农产品走出大山,走向全国,组建了更大的营销网络。刚刚起步的南庄浩民红枣专业合作社,利用扶贫资金49万元,实现加工销售红枣100万公斤,创收200多万元,为14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,月工资3000元以上。为错开销售高峰苹果价格偏低的问题,县政府在用地、资金等方面给予华龙果业公司大力支持,2017年建成了万吨干鲜果品储存库,300万斤苹果远销到广州、上海等地,销售价格比过去提高15%,使215户贫困户从中受益,户均年增收3000元。(高海林 张步军)

剑圣传奇最新版

梦幻问情超v版抓鬼脚本

辉煌棋牌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