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妃榻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贵妃榻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南澳1号古瓷出自平和源溯景德镇

发布时间:2020-06-30 17:46:11 阅读: 来源:贵妃榻厂家

最近,随着“南澳1号”沉船水下考古工作的发掘,上千件做工精美的青花瓷器浮出水面,撩动着世人的目光,专家鉴定发现“南澳1号”中大量优雅的瓷器产自福建漳州平和窑,究竟这些精美的青花瓷是如何从漳州平和窑一步步走出国门,走向海外,甚至成为大英博物馆珍藏的经典的?本报记者为了解开这些历史之谜,专程前往漳州,作了一次寻找平和窑瓷器前世今生的探访之旅。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漳州市博物馆复原平和古窑场景。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平和古窑址发掘现场 。

“南澳1号”只有

平和窑部分品种

记者一行首先来到漳州市博物馆,一睹平和窑瓷器的“庐山真面目”。踏入展厅,古雅的气息扑面而来,虽历经沧桑,但仍璀璨夺目的平和窑瓷器让人目不暇接,脚底玻璃板下,陈放着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瓷器残片。 “站在这里,望着脚底的碎瓷,时空好像从我身边穿梭而过。”参观中有人发出感叹。

漳州博物馆讲解员小谢和小孙自豪地告诉我们:“我们展厅的平和窑藏品数量相当多,除了拥有与“南澳1号”出水的青花瓷同款式的藏品外,还拥有不少平和窑的五彩瓷,瓷器的款式从半径十几厘米的大碗到仅有虎口大小的彩罐,应有尽有。”记者注意到,由于这些瓷器都是外销瓷,图案上不仅有中国特色的图案,如龙凤花鸟,还有栩栩如生的狮子、灵动的鹿等;有的盘子上则有一些充满西方味道的几何图案、西方的城堡宫殿造型等。最能颠覆“南澳1号”留给我们印象的是,这里所展示的平和窑五彩瓷精美绝伦,“南澳1号”出水的瓷器中,没有这种珍品。小谢和小孙说,“南澳1号”运载的平和窑瓷器以青花瓷为主,并没有包含平和窑的所有品种。平和窑瓷器中的另一朵奇葩五彩瓷,在“南澳1号”之前就已走出国门。

小谢和小孙指着一件造型奇特的瓷器告诉我们:“这是五彩瓷,名为“军持”(见配图),看起来类似酒壶,它却是一些阿拉伯国家做礼拜时的净水器,是当时平和窑为外销瓷器特制的产品,生产年代比“南澳1号”出水的青花瓷早”。她们又指着一个五彩瓷盘说:“大英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个类似的平和窑五彩瓷,珍若拱璧,而漳州博物馆里同类的平和窑五彩瓷不仅数量多,珍品也多。”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“军持”

平和古窑遗址揭开历史之谜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最近出土的平和窑古瓷。

记者在见识了五彩缤纷的平和窑瓷器后,不禁产生疑问:一提中国瓷器,世人都会想起瓷都“景德镇”,而为何平和窑也能够创造出让世人惊羡的高水平的美丽瓷器呢?平和县的蔡少锋先生向记者揭秘了平和窑与景德镇的一段渊源:“明正德13年后,平和县有13任县令是江西景德镇人,当初他们来到平和时,一些专职从事陶瓷制作的族群也跟着过来了,他们也将精湛的制瓷工艺带到了平和县。”

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,就是平和县的一些地方拥有丰富高质量的“白土粉”,这种矿藏又称为“高岭土”。出生于漳州的文化名人林语堂,在作品《我的家乡》中对于童年回忆的场景中就曾提及:“家乡出产的白土粉,是很名贵的。”文中所指的这种矿藏,正是制作高级瓷器的主要原料。由于平和本已拥有制作精美瓷器的悠久历史,加之几代景德镇师傅进入平和的历史际遇,使平和窑的瓷器彰显了不凡的制造工艺和艺术成就。当年,烧造这些瓷器的窑址在平和县的五寨和南胜等地,这些造瓷窑址前不久被成功发掘,使平和窑瓷器之谜得以揭开。蔡少锋告诉我们,曾经有几位日本学者和专家,专程追寻到平和窑遗址,见到这些出土的瓷器和碎片,当场“扑通”跪下。他说:“这些瓷器在行家眼中,就如同圣物一般被膜拜,日本客人欣喜若狂的情景,让人记忆犹新。”

平和窑遗址出土的瓷器和碎片,有力地印证了许多现在珍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瓷器,就是产自平和县。然而,当年这些平和窑瓷器又是怎么走出国门的呢?

一泓流水让平和瓷走向世界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出土的青花瓷片仍然亮丽。

走访了平和窑两个最大的制造点五寨与南胜后,流经两地中间的西溪给出了答案——漂洋出海的平和瓷器,正是依托当地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。蔡少锋说:“当年位于五寨与南胜等数十个制造点的瓷窑,都分布在一条水流的两侧,这条水流称为西溪。这条溪流是漳州(包括平和)通向外界的重要水上通道。由于瓷窑分布在西溪两岸,产品制造出来后运输十分方便。”站在西溪边上,记者打量着眼前这一泓流水,岸边的蜜柚树垂挂着果实,现在虽然波平浪静,但当年却是百舸争流。几百年前平和窑生产的这些瓷器正是由此进入九龙江,驶向厦门出海口,转入海澄(现在的龙海)的月港,扬帆南澳……通过当时这条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奔向世界。如今,“南澳1号”瓷器的出水,使得我们再次对当年的那段历史,有了崭新的记忆。

站在西溪河畔,记者不禁思绪翩然,另一番感触也油然而生:文学大师林语堂,也正是由家门外的这条西溪泛舟至厦门求学,后留学海外,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化名人,扬名于世界。哗哗流淌的西溪“利万物而不争”,沉静地见证着这历史的瑰奇。

(本文采写承漳州市文管部门、平和县委宣传部大力支持,谨致谢忱)

【追溯】

“克拉克瓷”故乡平和窑

“南澳1号”出水的瓷器,专家们一般都认为这些瓷器出自漳州平和窑。而漳州平和窑的瓷器在历史上就有它特殊的传奇遭遇。

公元1602年,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截获一艘葡萄牙商船“克拉克号”,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,因不明瓷器产地,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“克拉克瓷”。而“克拉克瓷”寻根问祖数百年后,直到20世纪末才觅得了故乡——漳州平和窑,而今在海外如日本、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都有平和窑瓷器的倩影,而最近“南澳1号”平和窑瓷器的出水,又再次生动地续写了她的传奇。

在采访中,我们还了解到,最近漳州民间,在平和县文峰镇宝桥村“复活”了平和古窑的陶瓷艺术,并获得了成功,平和的陶瓷艺术还将继续传承和发扬。 ( 嘉绮 )

【链接】

“希望保住家乡文化血脉”

●文/ 郭娟娟

漳州平和县蔡姓收藏家的寻瓷之路已经走了十年,推开收藏室大门,我们不禁赞叹眼前的藏品足以支撑一座小型博物馆。

“收藏了将近十年的克拉克瓷,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终有一日能够将它们捐赠给家乡的瓷器博物馆,保住家乡的文化!”蔡先生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展示着多年的珍藏。除了大量的青花瓷外,藏品中五彩瓷和素三彩特别引人注目,他还收藏了一件堪称“平和第一碗”的瓷器,让人大开眼界,这只大碗口径足有三十多厘米,釉色锃亮,与众不同的是,它既不是青花瓷也不是五彩瓷,而是一件古代平和窑仿哥窑的瓷器。蔡先生说:“这是平和窑的特殊品种,博物馆里也难得一见。”另一件看似普通的青花碗,体现的却是优雅的“诗书画”组合,生动地展现了《后赤壁赋》的情景。

大的藏品让人称奇,小的藏品让人着迷:一个直径只有3厘米的瓷盒子做得小巧玲珑,古人用它做什么呢?蔡先生为我们解迷,原来这种器物是古代小姑娘们的最爱,用来装胭脂的,称为胭脂盒。现在我们拿在手上,也觉得爱不释手。蔡先生的朋友提醒我们,可别摔了,别看东西虽小,价值不菲。

谈及十年来的收藏之路,蔡先生坦言并不容易。“这里每一个瓶瓶罐罐,都是我从民间收藏而来,有些是向民间买的,在他们眼里这些瓷器没有多大价值,丢了也不可惜,我每次买回来后都有一种抢回件宝贝的快感。”最让蔡先生印象深刻的,是一次在朋友引见下见识了一位藏家的收藏,其中一件克拉克瓷让蔡先生爱不释手,蔡先生多次上门,希望说服对方能够割爱,“我当时用的是情感攻势,我说这件宝贝你光收藏一个没多大意思,可是我能配成整套。”君子成人之美,后来那位藏家答应了。拿回了那件瓷器,蔡先生高兴得几天都没有睡好。

对于日后是否还会继续收藏,蔡先生笃定地说:“作为爱好克拉克瓷的玩家,作为一个漳州人,我很自豪,我们平和窑瓷器在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,我还会继续收下去,这不是为了个人私利,只是希望能够保住家乡文化的血脉,希望有一天这些藏品能放在家乡博物馆里受人观赏,那我这些年的努力就是值得的。”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小小胭脂盒。 方鸿 摄

23 SQL Join3丨慕课网教程

04 Shell 参数丨慕课网教程

perspective 透视丨慕课网教程